我是一個愛好籃球的人,因為長期征戰下來,腳踝多多少少也扭到了幾次.但是最近一次是大概在半年多前,因為落地踩到腳而扭傷.接受了骨科的治療已經痊癒.但是最近發現,在跑步以及跳躍時候,腳踝彎曲的角度只要越來越小,似乎可以感覺到有一個東西卡卡的.再繼續彎曲的就會有扭傷疼痛的感覺.並且走路會痛,這種疼痛是彎曲過度就會發生的,並不是有翻船的關係.但是在這之前跑跳都是正常的.想請問一下這是所謂的習慣性扭傷嗎?請問一下該如何治療以及復健呢?謝謝!
最佳解答
er">
習慣性腳踝扭傷
在各式運動傷害中,腳踝扭傷是相當常見的,尤其是籃球、足球選手;而一般人即使在平日走路時,偶爾也會有這種慘痛的經歷,根據美國統計數字,每天急症室所處理的創傷個案中,大約有10%是足踝扭傷。而在運動創傷的個案當中,亦有大約15%是由於足踝扭傷而引致。可見足踝扭傷是多麼常見的創傷病患。足踝扭傷雖然會為患者帶來很大的痛楚和短期的生活不便,如果處理得好,理論上應該可以在一個月至半年之間回復一般的活動能力,不會有後遺症出現。可惜事實往往與理論不相符,足踝扭傷之後,長期未能完全復元,轉化為慢性足踝痛,或經常出現重複扭傷等現象倒卻非常之普遍。相信主要的成因是,患者在足踝扭傷後沒有得到完善的處理。尤其是在扭傷初期未有得到正確的治療。在復元期沒有接受良好的運動訓練和足踝保護。
對於足踝扭傷,一個良好的治療程序應該包括診斷,急性期治療,修補期治療和復元期治療及復發的預防。診斷嚴重足踝扭傷,一般需要使用x-光來斷定患處是否有骨折的出現和顯示足踝關節的穩定性。在一些特殊情況下,當治療得不到預期的進展,磁力共振造影是可以幫助醫療人員找出受傷的肌腱,韌帶及肌肉的正確位置和受傷的程度,令治療效果得到改善。
不同時期的處理方式:
(1)急性期的治療是指剛剛受傷的頭七十二小時。這段時間內,受傷的足踝正處於急性發炎期。患處有明顯的水腫,痛楚及發熱。這時期採用冰敷是第一要務,可直接用塑膠袋裝冰塊或用冰敷袋放置疼痛處,以降低發炎反應並可有效止痛。冰敷可每兩小時做十五分鐘,至腫脹不再繼續增加為止。物理治療方面則是採用適量的超聲波治療;高週頻電療,都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治療。防止水腫增加方面,患者在家中休息時把腳承托起來,避免過度行走用力,都有助加速足踝扭傷的痊癒。
(2)修補期的治療通常是在受傷後第二、三天開始,直至六個星期左右。這時身體開始會在受傷組織上製造新的膠原質,對受傷的軟組織及韌帶進行修補。這時的治療,主要是避免修補中的不同組織出現黏連現象;務求使新建立的膠原質纖維排列方向與受了傷的組織保持一致;避免關節僵化和防止肌肉力量減退。因此正確的軟組織治療,關節活動治療和小心設計的運動治療是最為重要。
(3)復元期的治療通常是在受傷後一個月到一年期間進行。復元期治療應該集中回復患者在受傷前的所有功能,軟組織及關節強度和活動範圍要回復正常,被免受傷組織交互黏連。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是,當發生了第一次足踝扭傷後, 患者會在未來的日子裏,再次扭傷同一個足踝。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,在治療過程中沒有加入預防再次扭傷的治療和方法。而預防再次扭傷的關鍵是,在復元期治療的後期,須要為病人設計運動組合強肌肉的力度;保持韌帶和肌腱的長度與拉力,令關節的活動能回復正常;對足踝自感器協調作訓練,例如適當地使用平衡板等,才可以預防足踝再度扭傷。足踝的自感器在扭傷後失調,是引致再次扭傷的一個主要因素,此時腓腸皮節神經可能已經受損了,此條腓神經是源自於大腿後方的脛骨神經,沿著小腿後外側下行後,繞過腳踝止於外側腳板,如圖1。為什麼此條神經受損後會造成習慣性扭傷呢?此條神經除了負責感覺傳遞功能外,尚有另一個重要的作用,就是提供本體感覺的回饋。什麼是本體感覺的回饋呢?試著閉上眼睛,用你的手摸膝蓋骨,為什麼你可以正確第觸摸到膝蓋骨,而不會摸到小腿或是大腿呢?這就是本體感覺回饋的作用,也就是動作與大腦感覺間的相互配合機制。所以當你的腳踩在地板上時,如果大腦的感覺解讀時機發生了延遲或是錯誤不協調的現象,這個時候腳踝就很容易發生扭傷的情況了。